仗打了12天,突然停了。伊朗这边,3个主要核设施被炸,好几个核科学家又丢了性命,首都也挨了导弹。明面上看,伊朗是吃了大亏的一方。按理说,吃了亏应该更想打下去报仇才对,怎么反而是伊朗先表示愿意停火了呢?这背后的原因,不光是战场上的输赢,更多的是德黑兰权力中心,哈梅内伊和他的核心圈子出问题了。
简单说,对哈梅内伊和他代表的教士集团来说,维持住手里的权力和国家的稳定,比在战场上争一口气更重要。停火,是他们权衡利弊后,觉得更能保住核心利益的选择。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哈梅内伊的“算盘”,稳局面是头等大事!伊朗这些年被美国制裁得很惨,经济本来就困难,老百姓日子不好过。真要跟以色列,尤其是背后站着的美国全面开打,打久了会是什么结果?经济可能彻底崩溃!工厂停工、物资短缺、物价飞涨。到时候老百姓没饭吃、没工作,怨气冲天,上街闹事怎么办?那可比以色列的导弹更直接威胁到哈梅内伊的统治根基。及时停火,就是赶紧“止血”,避免国家被拖垮。哈梅内伊政府要是倒了,什么都完了。
怕战争失控收不了场,这12天的仗,你来我往导弹乱飞,已经够吓人了。要是继续升级呢?美国会不会更深度介入?以色列会不会不顾一切大规模空袭?甚至打到伊朗本土核心地带?这种全面战争的风险,是伊朗承受不起的。哈梅内伊很清楚,伊朗的实力还不足以硬扛美以联盟。停火,是防止局面彻底失控,滑向不可收拾深渊的“刹车”。
要给国内一个“交代”,但更要“体面”收场,吃了这么大的亏,一点动静没有肯定不行。所以伊朗必须报复,于是就有了导弹打美军卡塔尔基地那一出,虽然提前通知了,也没啥实际效果。但伊朗的导弹好歹是砸向了美军基地,说得过去。
这动作,主要是做给伊朗国内看的:“看,我们反击了!我们没怂!” 然后,借着这个“胜利宣告”的台阶,宣布停火。这样对外可以说我们“教训”了敌人,对内也算有个交代,不至于显得太窝囊,勉强保住“面子”和抵抗运动的“光环”。要是打红了眼收不住,把这点仅存的“体面”也打没了,就得不偿失了。
另外,伊朗军力的短板太明显,战场上暴露出的残酷现实,逼着伊朗不得不考虑停火。这12天,把伊朗军队,尤其是防空力量的底子,给揭了个底朝天:
最丢脸也最要命的是防空系统。以色列的战斗机,居然能接二连三地突破防线,直接炸到首都德黑兰的目标!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伊朗花大力气搞的国产防空系统,像什么“信仰373”,还有从俄罗斯买的S-300,在实战中效果很差!
要么是雷达有盲区发现不了,要么是导弹打不准,要么是指挥系统反应慢、一团乱。敌人导弹都打到首都了,防空网像个“漏勺”,这仗还怎么打下去?继续打,首都和重要设施就等着挨早晚变成废墟。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严重打击了军队信心,也让高层意识到硬撑的代价太大。
伊朗最拿得出手的武器就是中程导弹。这次报复美军基地,声势很大,又是“胜利宣告”,结果呢?导弹被卡塔尔和美国联手拦截了大半。这说明伊朗的导弹攻击,在面对有准备的、拥有先进防空能力的对手时,实际效果很有限。想靠导弹雨重创以色列或美军基地,现在看来难度很大。而且,伊朗空军力量弱,缺乏制空权,很难对敌方纵深发动有效打击。反击手段单一且效果存疑,让伊朗在军事上缺乏持续作战的底气。
停火容易,善后难。虽然高层决定停火了,但这口气不是那么容易咽下去的。停火的决定,在伊朗国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埋下了不稳定的种子。首先,高层意见不统一,停火消息一出来,伊朗内部的声音就乱了套。国家电视台说停火了,外长阿拉格齐却马上说“跟以色列没签停火协议!”更狠的是革命卫队老大帕克普尔,话里话外暗示“报复还没完”。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到现在也没亲自出来定调子。这说明啥?说明伊朗统治集团内部,鸽派想止损,鹰派想继续干,分歧很大!哈梅内伊的沉默,恰恰说明他压不住,或者还在犹豫怎么平衡各派势力。这种内部矛盾,本身就很危险。
停火不等于问题解决了。伊朗吃了这么大的亏,会不会反而更铁了心要搞核武器,至少是核威慑能力?毕竟这次核设施被炸,教训太深刻。另外,为了平息国内强硬派和民众的不满,革命卫队会不会通过支持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这些“小弟”,在别的地方搞点小动作,继续给以色列和美国添堵?这都有可能。内部的裂痕,反而可能让伊朗未来的政策更不可预测,甚至更激进。
免费配资炒股入配资平台,杠杆配资网,股票配资论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