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逛社区,遇见邻居小区安置房门口那张告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每月提高20元”我心里咯噔一下,原来不是谣言。
原来这消息出自今年3月5日全国两会,“每月提高20元”的调整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的。更有财政部2025年预算报告指出,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2024年的123元提高到143元。我其实也没想到,这次是真的能看到钱到账。
更意外的是,在我下班时,丁香苑社区的李女士(化名)发来截图:她3月15日扫码申领,7月就到账第一笔,确切是143元。她说:“手一抖就点了确认。”我听完我忍不住叹气,感觉这才是真落地的“老年红利”,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都说…当然这是李女士一句无心的话。
不过,现实并不全是“大家乐开怀”。我前些天去社区食堂,看到80多岁张大爷,取餐时多瞥了几眼钱包,说“压力松了点”,但也说起他老人家去年骨折住院费用涨得快,可这里的抬杠让我有点懵。
这政策引用的是《2025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次调整政策》(内政办发〔2025〕6号文),但我心里想问:20元真的能抵住医疗上涨?就像那年医保改革,雷声大雨点小。
我翻了翻财政部6月10日新闻发布会内容,城乡医保每人补贴涨30元,公共卫生补助增至99元/年。累计加上基本养老金,新政策试图让基层老百姓的医疗和养老补补位。
但我疑惑:这种调整能缓多久?财政是否能持续?改革路径有没有盲点?我支持这些细化帮扶,但期待更精准,比如针对重病返贫的老人,是否有下一个补贴组合在路上。
想起自己家里,两个70岁的老人,平时就靠那点基础养老金补贴买菜、交电费。下个月多领20元,买菜有时够买两袋白菜;但如果真遇医院没事不去的日子里,也差不了多少痛快。
我愿意继续关注,哪怕逻辑跳得有点块——先是养老金上涨,后面转到医保补贴,再想想医改经验。对我、对父母、对邻里,这份“多一点”有时是安心。
读到这里,欢迎大家聊聊:你身边领到这20元了吗?压力松了点没?我个人觉得,这种真实到账的补贴,比网上一堆空喊口号,扎眼省了几百块感受真切。如果能在下一步看到针对失能、重病老人更精准的支撑,那才能更暖心、落地对吧?
免费配资炒股入配资平台,杠杆配资网,股票配资论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