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4年,荆州这块肥肉引得三大巨头眼红心跳——曹操虎视眈眈,孙权夜不能寐,刘备攥着地契不撒手。谁能想到,真正操控这场“房产纠纷”的竟是看似老实的鲁肃?当诸葛亮对着关羽大谈“联吴抗曹”的英明决策时,他压根没意识到:自己精心编织的战略网,早被东吴这位“影帝”撕成了渔网袜。
“云长啊,东吴那群人根本不懂我的深谋远虑!”诸葛亮摇着羽扇对关羽感慨。可历史的耳光来得又快又响——真正被蒙在鼓里的正是他自己。周瑜临终前突然推荐鲁肃接班,诸葛亮以为这是对“孙刘联盟”的认可,殊不知这是东吴战略的惊天逆转。鲁肃表面憨厚如老黄牛,暗地里却把荆州问题玩成了“饥饿营销”:天天上门讨债,明知要不回来,偏要闹得天下人都觉得刘备是个老赖。
荆州百姓茶余饭后都在嘀咕:“听说刘皇叔只是暂住?”这恰恰中了鲁肃的攻心计。按血缘论,刘表死后荆州本该归刘备,可诸葛亮偏要演“苦情戏”,说什么“等刘琦死了就还”。鲁肃趁机把“借荆州”的概念炒成热搜,连卖菜大妈都觉得东吴才是正主。周瑜在病榻上看穿真相:鲁肃用最怂的姿态,干着最狠的算计——既要刘备当抗曹肉盾,又要给未来吞并荆州留足法理依据。
建安二十年,长江两岸看似风平浪静。孙权笑眯眯给刘备送粮草,诸葛亮还在教育关羽“联盟重于泰山”。但鲁肃的账簿上记着另一笔账:刘备每多守荆州一天,东吴的舆论优势就多攒一分。当诸葛亮得意于“智取荆州”时,江东的童谣已变成“刘家客居荆襄地,孙郎才是真主人”。更讽刺的是,连蜀汉基层官兵都开始怀疑:我们是不是真占了别人地盘?
公元215年,孙权突然翻脸索要荆州,亮出“借条”惊掉众人下巴。诸葛亮这才发现,鲁肃多年来的“软磨硬泡”早把“刘备借荆州”刻进了三国人民的集体记忆。当初周瑜推荐鲁肃哪是什么幡然醒悟?分明是看透了这个“老实人”能用口水战完成百万大军都做不到的事——让侵略看起来像维权。关羽到死都想不通:为何吕蒙偷袭荆州时,当地百姓竟给吴军带路?
湘水划界后,刘备咬着牙“归还”三郡。鲁肃的阳谋仍在发酵:孙权继续以“未还清”为由屯兵边境,诸葛亮“联吴”战略沦为笑话。更致命的是,当曹操挥师汉中时,东吴突然在荆州搞起军事演习——既不让蜀汉安心抗曹,又不敢真撕破脸。这种“橡皮筋战术”把蜀汉勒得喘不过气,而始作俑者鲁肃的牌位上,还供着“联盟缔造者”的香火。
某些“战略大师”总爱把《隆中对》当圣经念,却连对手的底牌都摸不清。鲁肃用最朴素的演技证明:真正的战略不在锦囊里,而在人心深处。当诸葛亮忙着给关羽画饼时,人家早把“荆州所有权”的认知钢印打进了两代人的脑回路。这哪是外交?分明是降维打击。
当“借荆州”变成罗生门,到底谁在说谎?刘备拿着族谱说继承,孙权举着借条说维权,诸葛亮赌咒发誓“迟早要还”——结果荆州百姓全站东吴。所以问题来了:在舆论战面前,所谓“正统”是不是最大的笑话?
免费配资炒股入配资平台,杠杆配资网,股票配资论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