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书友们,给你们安利一本绝对不容错过的男频神作!开篇就让人热血沸腾,情节紧凑得让人根本停不下来。主角那种逆境崛起,以智取胜的范儿,简直是爽文界的扛把子!读着读着,感觉自己都跟着主角一起披荆斩棘,笑傲江湖了。讲真,这书太让人上头,错过它,你绝对会后悔到拍大腿!赶紧的,加入书架,和我一起遨游这个精彩绝伦的奇幻世界吧!
《重生三国之天朝威武》 作者:浪子边城
第一章重立于世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花园之中,一个像貌清秀的青年正举着一个酒杯,吟唱着这一首后世大诗人李白所写的脍炙人口人【月下独酌】。
后花园的一旁,正有几个年纪只有十三四,着翠绿烟纱散花裙的侍女记录着什么。
要说这些侍女也不普通,她们中有不少人曾是大户人家的子女,是识字的只是因为战乱被迫卖身为奴。
现如今听着青年公子哥的口叙,一个个正记着将这千古绝句记录下来,而在此同时,稍有文采的侍女神色则是随着理解这句话中的意思而变得越发的难过起来。
为什么这样的诗句会由一个少年口中说出来?看他穿着绵衣绸缎,面前摆的是美酒佳肴,他不应该有这样的感概才是呀。
事实上,谁又知道他心中真实的想法呢?突然从一个世界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远离了兄弟朋友,那种思念之感时刻牵挂在心,这才最后那一句相期邈云汉,或许只有在死一次,灵魂才有可能飞升到真正的亲人面前吧。
青年名叫张超,字致远。(本来是字孟高,在强烈要求之下改成了致远,又可以解释成凝神、致力于远大理想。)
当然,这个张超不过是他现在的名字,原名是叫李闯,是金三角地区的一名武装军首领。势力范围内盛产着金子,玉石还有茂盛的毒品,被那里的统治者之一沙坤所攻。
相对于沙坤的势力,他的那点老底就不够看了,几场围剿战打下来,虽然在他运用各种战术之下,也有几回以少胜多,可终是回天无力,最终被围在一座山峰之上等死,在然后劳累之下他睡着了,
在醒来的时候,确是发现竟然由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来到了烽烟四起的东汉末年。
一样的乱战,只是现在是群雄割据,相比于他所在的泰国,缅甸,老挝三国边境的金三角地区更加的混乱。
突然间没有了电脑,汽车,电话,网络,这让一个现代人是极度的不习惯。好在他附于体内的这个人出身还不错,至少有一个对他很不错,且能力也很强的兄长张邈。
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今山东东平县)人,现居陈留太守之职。
如今的李闯,不,应该说是张超所呆之地就是独立的二公子府,相对于外面的混乱来说,这里还是十分平静的。
之所以说外面混乱,是因为黄巾起义己然开始,并且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横扫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如今属于兖州的陈留自然也就跟着混乱了起来。
只是因为陈留的地理位置原因,这里虽然也受到了威胁,但确并不严重,倒是有不少的外乡人来这里逃难,弄得现在是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当然,就张超来说,也有一些利好的事情,比如说他的大哥张邈花了很少的代价就给自己这个看起来似乎是天生的文曲星弄了不少有学问的侍女来伺候,也使得他随口而念的一些好诗句没有就此埋没。
所谓的好诗句,不过都是张超一时兴起而言,想堂堂中华五千年,所留下的文化财富何其之多,随便的拿出几个来都可以称之为绝句,被人报闻后,渐渐的也不知道是谁就给他取了文曲星这么一个称呼。
想张邈少时以侠义著称,家中富裕,疏财仗义,广交朋友,最佩服的就是有学问的人和武艺高超之辈,而如今自己的亲弟弟就是这样一个学识渊博之人,他又如何能不高兴呢。
尽管张邈也弄不清,自己这个弟弟为什么会在突然间就有了如此的文采,可这对于老张家来说毕竟是一件好事情,所以他便无条件的完全支持,甚至为了让二弟可以发挥出他的才能,可以说是倾其一切大开绿灯,只要是兄弟想做的事情,除了杀人放火外都是满口子答应下来,甚至还专门为弟弟买来了很多有些学识的逃荒富家女,为的就是不让每一段精彩绝句不受尘埃。
也使得张超在来到了这里三个月的时间,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甚至还难得的捕获了一份真情。上一世他可是一个孤儿,从来就不知道父母是谁,这一世界中的这个哥哥张邈倒是对自己也是极为不错的。
“二公子,您刚才念的那首月下独酌己经写好了,是不是送到太守大人那里去?”一名身穿着不同于其它普通侍女的年轻女子来到了张超的身边,嘴中发着软绵绵的声音问着。
此女名为白彤,曾是一大户人家的小姐,后来因所在之地被黄巾军占领,父母被杀,她跟着下人一起逃到了陈留,被张邈看中派来伺候张超,又因她学识不错,知书达礼,成为了一众侍女之长。
“嗯,彤儿呀,这首月下独酌就不用送到兄长之处了,直接拿着挂到我们张家酒楼去,今天不是英雄醉上市的日子吗?当成我的贺礼好了。”张超看了一眼这个不论是脸蛋,还是身材都绝对可以参加世界小姐选美的年轻女子,呵呵笑了笑。心中也起了无限的YY,天天有这样的美人相伴,可不同于上一世天天和一些浑身恶臭的士兵为佂,感觉那真是爽歪歪。
每每想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张超的内心都会兴奋异常。若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像,还有因为年纪还是太小的原因,他怕早就有如恶狼般的先扑上去了。
满二公子府也就只有张超这样的称呼白彤了,最早的时候她也反抗过,因为她只是比张超小了几个月而己,同样是公元168年生人,如今也不过只有十六岁而己。
但被同样只有十六岁的张超这样称呼,白彤儿还是感觉到有些不好意思。更为主要的是在那个年代,很多女孩十三四就出嫁了,这样一比她对于男女之事也懂了很多,深知这般被一个男孩叫着代表着什么,很是有些不好意思。
只是抗争了好多次后是没有丁点的效果,反而是惹来张超更大的笑声,最终白彤也只有屈服了,承认了这个称呼。
当然,心底里白彤也很喜欢这样的称呼,从进入到二公子大院之后,她就被那个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出口成章的男子给深深的吸引了,这或许就是人们所说的一见钟情。
只是白彤心中也清楚,以她如今的身份是根本不可能去期望什么的,在东汉末年,男尊女卑的思想十分严重,要不然也不会有刘大耳朵所说的女人如衣服,衣服破了尚可补这样的话来。
逗弄了一番白彤之后,张超这就起身,然后早有侍女递来了华丽的外套,随后也有府兵集合在了前院,对于太守如何关心这个兄弟,所有人都是看在眼中,那是绝对不会让其出现一丁点的意外的。
在众士兵与侍卫的齐齐护卫之下,张超骑在一匹白色的骏马之上,浩荡的向着陈留城中最大的酒馆也就是张家酒馆而去。
骑在骏马之上,张超的脸依然是挂着微笑,就像是平常那般一样,只是心确早就神飞天外了,他正在想一个问题的,那就是给马装马蹬的事情。
东汉末年,战马之上仅有简单的普通的马鞍,还不是那种高桥马鞍,至于马蹬就更不存在了,这样的骑兵怎么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要说来到这么一个年代,张超心中没有一丁点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大丈夫傲立于天地之间,当持三尺剑取不世功名。这样的想法张超现在有,李闯从小的时候也有。
生活在金三角那个混乱的环境之中,当时温饱都是问题,可是每每看到有带兵的将军出现,他的眼神之中就会出现羡慕的神醉之色,他羡慕的同时也为之向往。长大后他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拥有了一个数百人的队伍,并且在他的直接领导下也做好很多的大事。直至后来,军队的人数扩充到了八千多人,这也就引起了沙坤的注意,然后才会阴差阳错的将灵魂附于张超的身上。
即然是来到了峰烟滚滚,跌宕起伏的三国,那就要面对现实,他要成就新的梦想,便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主宰。
要说老天爷对自己还是不错的,自己投到的这个张超的一身躯壳也很是像样,身长近于八尺,合计到现在也有近一米八五的身高,一直吃喝没断,营养丰富,让他的体魂也很强大,说起来还真是一个不错的身子呢。
当然,优势不仅仅于身强体壮,身份高贵,他还有另一个别人都不曾有的优势,那就是他熟悉三国。
在金三角领兵打仗的时候,他就曾用过不少三国上的兵法,他虽然不知道父母是谁,但确很清楚自己是一名中国人,那用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并将其用在实处,也就是在合理不过的事情了。凭着这些,他就可以做到知人善用,这点自然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对于他成就一番大事业,也会起到极好的推动和主导作用。
事实上,张超来到这个世界上三个月了,表面上看他精于文才,天天只是在做着各种各样的感叹,而实际上他一直在整理着脑海中的记忆,对于这个时期发生的事情,他虽然不能说是了明于心,可是重要的人和事他倒还都是记得的,等将这些东西整理归纳之后,确是能搞出不少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来。
在整理之中,张超也发出了属于自己内心中的感叹之声,那就是即然来到了这里,便应该有所作风。在这个仁义不值钱,欺骗漫天飞,当面笑一笑,背后捅刀子的时代中,他是应该做一些什么的。
而他所做出的第一步,便是酿制出了一种高纯度的美酒——英雄醉。
第二章英雄醉
在金三角的时候,他的一位手下家里就是酿酒的,而且是专门酿制那种高度酒。李闯当时年轻好动,酒量也不错,对于手下所产的这种纯用粮食酿制的高度酒(非勾兑)十分喜欢,因此还曾问了这其中的学问。
借着当时所学,正好张家也在酿酒的酒坊,李闯即是张超便开始做试验,为了不让兄长说自己是不学无术,他还有意说酒不佳,创造不出留世的绝句来,如此,张邈便就不在去管了。
而之所以选择酿酒这一行,便是张超的高明所在。乱世之下什么最重要?自然是军队了。
而想拥有一个强大的军队,需要有什么?
声望,资历外加强者之心,容人之量,铁血丹心。这些都重要,但还有一点更为重要,那就是钱财。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若是一个军队吃和穿都成问题,想指着这样的军队去打大仗,那完全就是不可能的。而酒是人之常饮之物,甚至对于少数人来说,饭可以一日不吃,但酒不能一日不喝。
如此可见这个行业做好了利益有多大。张超选择了这个行业,不旦可以于借机聚集财富,更重要的是还不是那么显山与露水,也可以打响自己的名气。
对于东汉末年的世家来讲,他们重文而轻武,重农而轻商。
这么说吧,你能打,但不过评价就是一个武者莽者而己。
你能赚钱,在是有手段的商人,但若不是世家出身,家里没有才学做官之人,那也一样被人看不起。
而一般的士家也都是轻商人而重农田的。大多数士族的立身之道也仅仅就是看农田有多少,收租而己。这样做,纵然可以养活一家子人,可是想在需要的时候拿出大笔的金钱,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正是了解到了这些,张超这才有了酿酒这个主意,而且他还想过了,这个方法可行的话,他还会做其它的尝试。话说脑子里确实有货的他可不仅仅是这一点的本事。
骑在马上,很快张家酒楼就出现在视线之中。
这是一个有着两层木楼的酒家,因为占地面积足够大,看上去倒也颇具声势。
此刻,在酒楼的外面,正有不少人排队等候着,其中有一些富贵人家的仆人,他们是来买酒给老爷喝的;也有一些身着还算是得体的妇人,她们是给自己夫君来打酒的;当然,更多的还是一些身体强壮的男子,他们可是早就听说了,张家酒楼会在今天推出一种名叫英雄醉的新酒,这酒有别于其它的酒类,度数极高,十分的爽口,实在是好酒之人的必追之物。
更在之前就曾在街市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男儿不饮英雄醉,来到人世也枉然。”
仅仅就是这么一句话,便可以说明了很多东西。
当然,这一切都是张超安排的,产品未现,广告先行,这一套在后世十分普通的理论,在现如今可还是有效的很。
果然,在事先准备之下,今天张家酒楼推出英雄醉时,场面就变得异常的热闹,街道亦也被堵上了。
“让让,张家二公子来了。”就在大家还正拥挤着,想着要抢着一个好位置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了一阵的骚乱,然后骑着一匹白马一身白衣装扮的张超就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
白衣白马白静的皮肤,他的出现顿时惹来了一阵阵距焦的目光,与此同时在角落之中不知道有多少的年轻女子正一脸绯红的看向这里,就如美丽的女子男人爱一般,俊俏的男子也很是得女人的青睐。
张超想过今天会很热闹,可是没有想到会这般的热闹。本以为黄巾之乱开始,百姓本没有这般多的心思,可如今看来,还是自己想错了,国人这种凑热闹的性格可不好更改,哪怕外面正发生着战乱,但也仍然阻止不了他们对于某些事物狂势的追捧。
不过,人多自然是好事情,曾经当过将军的张超也不怯场,甚至还有着隐隐的激动。
他知道,如今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黄巾之乱己然开始,用不了多久,便是洛阳大乱,然后就是董卓进京,在然后就是诸侯分据,倘若在那个时候还不能有自己的势力,那剩下的便只有受人宰割,将命运交到别人手上了。
张超可是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做为二十一世纪过来的人,他对自由有着天生的向往,就像那句话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更不要说,张超相较于旁人,有着太多的优势,历史的走向,文臣武将的了解,各种奇思妙想,倘然是在拥有了这些先进的知识面前还不能博取一块安身之所,那不如直接的找一个豆腐撞死得了。
而英雄醉的出现,便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在探路,他需要的不仅仅是积累金钱的一个过程,同时他还需要借此而招揽更多的英雄豪杰,无疑美酒就是不错的手段之一。
心念回转,张超将目光看向着在张家酒楼之外的人群,不由就找到了带领军队出征做动员时的感觉。
想当初,密林中的空旷之地他曾对着数千人狂呼过,也算是有些经验,只不过由当初的那些年轻士兵们,换成了汉代子民罢了。
“乡亲们,感谢你们对张家酒楼的支持,今天是英雄醉第一天上市的日子,为了感谢父老乡亲的厚爱和支持,吾宣布,凡是买五瓶普香型英雄醉的送一瓶,买十瓶浓香型英雄醉的送一瓶,多买多送,送完为止了。”
张超学着后代在大街上做宣传的推销员样子,大声的呼喝着。
别说,这看似极为普通的一招,确是引来了十分轰动的效果。
当时的人们,重农轻商,商人的地位那是十分低下的,不仅官府会盘剥你,就是普通的百姓也瞧不起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士家族林之中的人只是靠着农田收租,而不去经商的原因了。
这样一来,当时的商业并不很发达,卖东西的人也就讲究的是一个低买高卖,赚其中的差价而己。哪里又有人曾想过张超这般的主意,竟然还多买多送的。
正是因为大家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这初一听,就被吸引了。
在加上张超的哥哥张邈如今正是陈留太守,以后还要靠着张家人的出力来防止黄巾的闹乱,本着支持之心,很快就有人开始向张家酒楼那里挤去,好在之前就曾想到过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张超也早早就安排人将英雄醉摆好,不至于发生什么混乱之事。
看着百姓都挤去酒楼里消费了,张超这便让白彤将自己刚做的那首【月下独酌】挂于酒楼内大厅之中,然后目光看着那些拿到了英雄柱的百姓脸上露出了真心的欢喜之意,不由是感叹万千。
要说百姓永远都是最容易满足的人,他们只需要将有衣穿,有房住,有食吃,有地种就会满足了,哪怕是你压迫的在狠一些,只要还能生活下去,就不会想着造反。
可就是这样一群可爱的百姓,在经历了东汉末年各诸侯混战之后,确是倍受打击。人口由最开始的六千万变成了后期三国末晋初的八百万。
想一想,都让人心寒呀。
当时并没有什么科技之说,一个地方想发展就需要有百姓,只有百姓多了,才不会有荒田,可那些诸侯们确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这样的事情,或也有人想到了,只是很难扭转局面而己,这才有了晋朝后的五胡之乱,整个中原地区开始了历史上罕见的长达130多年的分裂割据、互相混战的动荡时期。
一个国家就应该是以人为本,不管你科技多么的发达,倘若是没有了人口,那就算是创造出了文明也是为他人在做嫁衣。
深知这一点的张超就决定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即然回不去了,那就努力的适应新的环境好了。
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适者生存不就正是这个道理嘛。
“二公子,想什么呢?”不知何时白彤己然来到了张超的身边,刚才她注意到这位自己以后要伺候一生一世的公子脸上那常挂的笑容竟然罕见的消失了,换之的是一幅忧国忧民的样子。
被白彤这一说,张超也回转到了现实之中,看了看己然有不少人抱着两斤装的英雄醉走出了酒楼,还有一些人则是干脆的直接在张家酒楼里要了一个位置叫上几个小菜,这就开始喝上了,他便呵呵一笑道:“应该卖的是不错吧,走,我们去酒坊看一看。”
第三章鬼才郭嘉
依然是在府中亲兵的保护之下,张超带着白彤等人骑马而去。
路上,张超一脸笑意的问向一旁同样骑马跟着的白彤道:“彤儿呀,英雄醉的价格没有人说什么吧?”
白彤能够骑马,这也是张超的意思,不然只是一个侍女的身份,断然不会有这样的待遇,所以她的内心是十分的感激,现在听到张超问起,马上道:“二公子,大家对于英雄醉的价格没有什么异义。在说了,不光银子可以换酒,粮食也可以换酒,而且价格更加的实惠,甚至还有很聪明的人采用了粮食换酒,然后在卖银子的想法,别说,这样一来,从中赚到的钱就可以让他们免费的喝酒了。”
白彤一脸的得意之状,好似这赚钱的主意就是她自己想的一样。
要说白彤以前的家庭就是商人,且还赚了一些钱,可是就她所知,那不过都是父亲辛苦而来的,可没有像二公子这般,随便的一个主意,就可以赚取平常想都不敢去想的金钱了。
不说旁的,就说是以粮食换酒这一条吧,就打破了以钱换物的固定经商思维。更不要说买五送一,和买十送一的事情了。
事实上,在最初订英雄醉价格的时候,白彤是有些想法的。
按着张超的决定,普香型即二十五度的英雄醉每坛两斤,确是要卖二两银子。
浓香型即五十度的英雄醉同样是一坛两手,确是要卖五两银子。
这么高的价格和抢又有什么区别呢?在白彤看来,这样的价格是卖不出去的,就像是其它的白酒,大都是一两银子三到五斤,这一相比,价格实在差得太多了一些。
哪里又会有那么多的冤大头呢?
尽管张超当时说这些的时候是那么的自信,而且提前拿出了一定数量的英雄醉摆放在了张家酒楼面前,请人免费去品尝,事实也证明,品过的人都说好,至少其刚烈程度就不是其它当代酒水可比的。
但毕竟价格在那里放着,哪里有那么多人肯花那么多的钱去买这么贵的酒,这根本就是不懂经商,自寻死路嘛。
谁又知道,这一开张的时候,竟吸引来了那么多人,而且就是刚才那一会的工夫,怕就买出去了三分之一都不止,照这样的程度来看,怕是今天准备的那些根本就不够卖呀。
想到张超那天的自信,想着自己还替人家在担心,那还真是儿子不急婆婆急了。
张超这一会又哪里会想到白彤心中冒出了这么多的想法呢?
在听到白彤讲,酒卖的不错,甚至还有很多人用粮食来换酒,当即他脸上的笑意就更胜了。
张超在笑什么,当然在笑自己这第一炮开门红做的不错了。
简单的来讲吧,东汉末年一石(读dan四声)粮食维为现在的26300克,也就是二十六公斤,为了方便以后的计算,合为五十斤。
而一石粮食的价格是五吊铜钱即五千文,如此一算,一吊可约买十斤粮食,这还是因为战乱开始,粮食涨价所致。
比例即是五斤的英雄醉就换来了百斤的本钱,余下的九十五斤全是干赚,这是多么高的营利比例呢?
纵然就算是送五赠一那也只是很少的出入而己。
在说用粮食换酒,那更是大赚特赚,灾荒战乱之年,粮食才是立足之本。
随着战乱越来越不好控制,黄巾之乱可是足足持续到了八年之久从公元184年到192年,然后又是董卓叛乱,三国鼎立在到成立晋朝,那可是足足七八十年的历史,这其中粮食永远是最值钱的东西,而现在他未雨绸缪,可是在打提前量呢。
只要有了粮食,以后就不用为吃食发愁,随时都会建立起一支强军,那样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才干,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现在他表现出来的文采,不过就是立世之需要罢了,他知道,士族和有才学之人在这个时代是受人尊敬的,他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先闯出一点名头来,不然,那些有本事的文臣武将凭什么要报效你,称你一声主公呢?
“二公子,我就不明白了,我们收银子就是,为什么还要收粮食呢?”依然是白彤出声打住了张超的瑕想。似乎这个女孩子心中就装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样,对于很多事情总是想打破沙锅问到底。
张超抱以一笑,轻描淡写的说着,“酿酒是需要粮食的,这样我们就不用在去四处购粮了,而至于让百姓们赚取一个差价,也算是我们做一些好事情了,这一次不仅能让人品到从未有过的美酒,还让有些人可以赚些钱,以补家用,实乃吾愿矣。”
张超也不过就是随口一说,总不能直接对白彤说,“傻丫头,以后粮食会越来越值钱,其实我们还是赚了的”话来吧。
可就是这随口一言,听在了白彤耳中确不是那么一回事。这一刻她被张超那悲天悯人的情怀给感动了,这一刻她发觉原本在她心目之中就十分高大的二公子这一会更加的高大了起来。
终于还是来到了张家酒坊,离的还有一段距离,就可以看到有张府的亲兵正在这附近巡逻。
对于酒坊,张超给予的要求是必须要保密,要严格的控制每一道手艺不能传出去。
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知识产权,更没有什么专利权,好东西是谁抢到就是谁的,他必须要有所防备才行。
就像是这个酒坊一样,每一道工序都在不同的位置,也就是说就算是有人从这里逃出去了,他知道的只是一个步骤而己。可就算是这样做了,他还请大哥张邈派来了一队亲卫,负责这里的安全。
说起这个张家酒坊,可是张超在重生到这里后,试验了两个月后的结晶成果。
用上了蒸溜水程序,提升了英雄醉的纯度,又用了香精为辅,在加上一些说起来也并不是很难,但做起来确很是复杂的数道工艺,最终弄出了这么一个英雄醉来。
极为认真的巡视了一圈酒坊之后,张超十分的满意,酒厂的工人们一部分是张家的老人,还有一部分是逃难到这里来的,像是这样一部分人只要给口吃的,有个安身立命之处就是十分的满意了。
更不要说张超在他们来时就说了,只要认真干活,忠诚如一,那每月还有二两的银子做工钱。
二两银子呀,那足足能买上四石的粮食,养活一家三口人是足够足够了。正因为此,这里的工人们都很卖力,直接的好处就是出酒率更快,更多。
同时,对于张家老人,张超也根据情况给出了激励制度。在这些人忠诚不用怀疑的前提之下,条件就是每多完成了任务之后,那是给出一定的奖励的,奖励虽然是千分之一,但对于有着极大利益的酿酒行业来说,也是一笔可观的数字了。更不要说,酿酒师本就没有什么地位,如今在钱财上给了补贴,那谁还不是卯足了劲干呀。
“彤儿,看到没有,这就是良性循环了。”看看所有的工人都很卖力,出酒的速度大出他的预料,张超脸上的笑意更甚。
看着张超那快乐开心的样子,白彤也十分高兴,对于所谓的的奖励制度她也算是大开了眼戒,想着这些人若是给其它的太守或是士家做活,怕是能吃个半饱就算是大幸之事了,哪里能有现在的一人工作,一家人吃穿不愁的情况呢。
在酒坊之中走了一圈,张超很是满意,这便召来了负责这里安全的亲兵队长,告诉他们,一会就会有人专门从酒楼弄来好酒好菜,管饱,但这里的安全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不然的话便是军法从事。
负责这里安全的队长自然是满口子答应下来,能做为亲卫队长,那不用说都是张家可信任之人了。
“二公子,酒楼那里来了一个客人,他所说的姓名与你提到的那位叫郭奉孝之人很是吻合,掌柜的有请您去看看。”一名酒楼的小厮,己然等在外面有一段时间了,只是这里亲兵把守,并不让他进去,这一会子看到了张超的影子,连忙就大声的喊着。
第四章做善事
“谁?郭奉孝!”这一会的张超神情先是一滞,然后眼底现出了兴奋之色,在之后才轻轻得点了点头。
表面上看去,张超似乎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可是心中确早就兴奋开了,这可是有着鬼才之称的三国重量级谋士,曾助曹操平吕布、定河北,灭乌桓。
甚至后世常有历史学家声称,若是郭嘉不是英年早逝,那也不会有赤壁之战火烧连营的说法了。
而在郭嘉死后,曹操念他的“奇佐”直道出了:惜哉奉孝!痛哉奉孝!哀哉奉孝!
这样一个牛人,在整个东汉末年直至三国史中,绝对是可改变历史的存在,其智商更达前五名之列,这样一个英才,能够出现在张家酒楼,张超自然不会放过他的。
“走,回酒楼会一会这个郭奉孝。”张超强压抑住心中的那份激动之情,带着众人又直返酒楼而来。
边走张超止不住的沉思着,他需要好好的算计一下,怎么将这个郭奉孝坑进自己的阵营之中。面对智力超群的人才,他可是不敢有丝毫的在大意之心。有了差错,此人还是按着历史的走向,最终跑到了曹阿瞒那里,对自己将来的大计可是有着诸多的不便。
张家酒楼之中,靠窗户的雅间之内,一个清瘦俊朗,又有一双清澈深邃的眼睛的少年正座在那里嘴中嘟囔着什么。
此人正是少年郭嘉。
郭嘉(170年生),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颍川与陈留虽然说是一个属于豫州,一个属于兖(yǎn)州,但确着实是实打实的邻居。
此时的郭嘉还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这一次是正好出来游学,一向好酒的他又恰听人家说到英雄醉是如何的了得,这才赶来这里。可不想,在这里喝酒,确是规矩挺多,需要先报名号才行,还说这是害怕有黄巾军奸细借故入城。
对于店家的解释,郭嘉心中想着这就是狗屁不通。
若真是黄巾军奸细来了这里,会和你说话实话吗?随便编造一个名讳也就是了,真不知道这里的官吏是怎么想的,这么笨的主意又是谁出的。
自然,腹议归腹议,郭嘉可没有想着去多管闲事,此时的他毕竟还只是一个志学之年(将满十五岁)还在游学之中的学士而己,可不是被史书上称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的巅峰时候。
没有想太多的郭嘉这便将自己的名与字都报了一下,在他看来,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在这里更不会有什么人认识他才是。
但郭嘉万万没有想到的,就是那伙计按着这报上的字和名一查,还就真的被他给查到了,且此人的名字在二公子所列出的名单中还是十分的靠前,当即就是大喜,着人紧着去汇报。
当初二公子可是说了,凡是发现名单中一人,便会赏银百两的。
当然,凡是能入了张超名单之人自都不是泛泛之辈,价值也绝对的不止这些,只是他为了不引起他人太高的关注,这才降低的了价码,可就是如此,也依然让这些店里的伙计们兴奋不己,他们都想着发这一笔外财呢。
在楼上的郭嘉浑然不知,自己已然然被旁人给盯上了,而且那个人现在正想着“坑”他呢。
话说,骑着马的张超是越走越慢,由最开始的着急变成了现在的缓行,这让一旁跟着的白彤十分不解。
明明刚才二公子心急火撩,看那样子,巴不得是飞到张家酒楼的,可是现在确为什么放慢了脚步呢?难道是哪里不舒服?
“二公子,你没事情吧,你身体没有不舒服吧。”白彤试探性的问着。
“哦,没有。”白超正在为郭嘉的事情而头疼呢,他害怕自己真的说出了要求之后,人家会拒绝自己,若是那般的话,他要如何是好,毕竟是大才之人呀,必须要小心对待,尤其是初见的印像更是万分的重要。
况且,在史书上曾有记载过,郭嘉21岁的时候,在朋友田丰等人的鼓动下,投奔到袁绍帐下。袁绍当时被称为“天下英雄”。他对郭嘉等人极为敬重,厚礼待之。但数十日一过,郭嘉便看出袁绍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于是,郭嘉毅然离袁而去。郭嘉是在袁绍最风光的时候离开他的,这非但要有极大的勇气,更要有超常的眼光。
就这样,郭嘉一直赋闲了6年。
直至曹操写信给荀彧,让他给推荐一位可以接替戏志才(刚刚故亡)的谋士。这郭嘉才走了历史舞台。
当时,两人经过了一番长谈之后,曹操感叹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
郭嘉也大喜过望地说“真吾主也。”
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那面对这样的一位大贤,又岂是如今无兵无权无功的年纪还远不到弱冠的张超可收服呢?
万一要是这第一次见面没有弄好,以后在想收服怕就会难了,当时的名士可都是有着傲骨的,看你顺眼,那便会帮助于你,反之,像是另一位大才徐庶一样,一生不献一计,以至于后来都有了一名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张超可不想要这样的结果。
只是事实如此,就如他自己所想的一般,如今是要什么没什么的他可不敢指望别人一见到自己,听自己三言两语的描叙之后,就来上一个承受主公不弃,在下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这样的事情可能出在YY之中,但是太不现实了。要说这样的话,有人会对三国时期的曹操,刘备和孙权说也或有可能,可是用在如今自己的身上,张超就是第一个不信了,那根本就是扯蛋嘛。
“要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让郭嘉为自己所用,至少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呢?”张超骑在白马之上,用心思考着。而就是此时,在他们队伍的前面不远之处,有一个穿着褴褛的乞丐般的人,突然一把抢过了一旁一男子的钱袋,随后就听到有人大声的喊着,“小偷,快点抓住他。”
这一声突如其来的喊声,的确是吓了正在马上的张超一跳。
“保护二公子。”此刻,早有张家亲卫们跑过来,将张超完全的保护了起来。
此刻,张超倒是无所谓的摇了摇头,不过就是一个为了生计的乞丐而己,当不得怎么的重视,不过经历了刚才的事情,他心中倒是有了一个主意。
虽说这主意馊一点,但的确是好用。想着想着,张超自己都不由的笑出了声来,然后这就招来了身边的一名亲卫,对其耳语了一番。
那亲卫只知道听从于二公子的命令,至于这样做是对与错,合不合规矩,他才不会去管呢,当即答应了一声诺后,这就带着一小队的亲卫离开了这里。
张超此刻的脸色好看了许多,萦绕的心头之事解决了,如何能不高兴,这他便哈哈笑着对一旁的白彤道:“走,彤儿,我们在去城门外处看一看。”
所谓的到城门外处看一看,这是张超的老规矩了。
来到这里后用了半个月时间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然后他就开始自己的大计,而有时间就到城门外看上一圈,也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当然,看也不会白看,张超是要做事情的。
算起来,陈留城也不算小了,至少在兖州地区来说算是大城,在加上黄巾军虽然爆发,可还未波及于此,所以赶来这里投亲的难逃的人就有很多。
像是今天,因为黄巾军将领何仪正在攻打汝南、颍川两郡,而这两处距离陈留都很近,所以赶来逃亡的人较常人似是更多了一些,这从城门外伫留在这里的百姓数量就可以看的出来。
因为这些日子流亡到陈留的百姓是越来越多,不得以张邈只好下达了不准饥饿之百姓进入城中的决定。
虽然说这个决定听起来有些不太人道,可是战乱年间,这样的命令对于保护城中更多百姓的权益确是有好处的,不然城中流民太多,就容易滋生事端,那个时候可是会引起连锁反应的。
即然不能入城,许多百姓便在城外留住,好在张邈这个人骨子里还是体谅民生的,他规定每隔三天便会在城外建立粥棚,虽然说一个人也就能轮喝到一喝稀得不能在稀的汤水,但总不至于会马上被饿死。
如此一来,投奔这里的流民百姓就更多了,张超出现在这里,就是奔着这些流民来的。
有人会说,难道张超又是来这里发现什么人才吗?嘿嘿,那你就是猜错了,这根本就是扯蛋。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虽然是人才辈出,但也不是大白菜,真正有本事的也是可以数的过来的,哪里那么容易可以碰的到呢?张超来这里不过就是为了做“善事”而己。
所谓的做善事也全不真为了善,也有他自己的考量。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
免费配资炒股入配资平台,杠杆配资网,股票配资论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